当前位置:首页 > 总会动态 > 新闻资讯

川慈抗疫 有你有我——疫情防控小知识志愿者防护篇

发布时间:2022-09-05 11:51 浏览次数:175

志愿者防护建议


(一)外出开展志愿服务时必须戴好口罩。首选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或N95/KN95医用防护口罩。与服务对象保持1米以上距离的志愿者,佩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、乳胶手套,穿隔离衣,戴工作帽;必要时佩戴N95/KN95医用防护口罩(服务地点为:卡口、黄码采样点、医院、封管控区等)。如果与服务对象近距离(小于1米)接触的志愿者,需佩戴N95/KN95医用防护口罩、乳胶手套、工作帽,穿隔离衣,戴防护面屏,必要时穿医用防护服和防水靴套。

(二)志愿者服装使用前须进行消杀处理。

(三)口罩在连续佩戴4小时后或湿脏后应及时更换。穿戴防护服期间不得喝水、吸烟、进食等;如确需进食或饮水,应在规定脱卸区域按规范脱下防护服或隔离衣,并进行手消毒。进食或饮水禁止在采样点周围1米半径内,站位尽量在采样区上风口。

(四)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时,尽量不要携带手机、钥匙等个人物品,如确需携带,可将其套上塑料袋密封。取出手机、钥匙时应先消毒塑料袋,并对手机、钥匙等物品进行定期消毒,可用75%酒精湿巾擦拭消毒两次。

(五)志愿者在为他人提供志愿服务时,要时刻与服务对象保持安全距离,尽量减少直接接触。加强手卫生,接触污染后应立即进行手消毒或更换手套。

(六)适当休息,保持心理健康。志愿者应合理排班,注意作息科学,安排适宜的放松和休息,保证充分的睡眠和饮食。避免过度疲劳,提高免疫力。不参加聚会、聚餐等群体性聚集活动。

(七)每日进行自我健康监测并及时上报。若出现可疑症状,应主动戴上口罩及时就近就医,并尽量避免乘坐公共汽车等交通工具,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。
   (八)如出现失眠、情绪低落、焦虑时,可寻求专业的心理危机干预或心理健康服务,可拨打心理援助热线或进行线上心理服务,以助志愿者们缓解心理压力。
   (九)在收发快递时,志愿者和居民们都需要注意做好消毒防护。

 

 

(内容来源于四川青年志愿者官微)


版权所有:四川省慈善联合总会  备案号:蜀ICP备2024057364号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